构建“五坚持、五强化”工作格局 坚决打赢机关“能力作风建设年”攻坚战

  发布时间:2022-06-15 16:27:45


    按照省、市委开展“机关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统一部署,结合全省法院“争先创优年”“案件质量提升年”工作要求,嫩江市法院坚持将能力作风建设和审判工作高度融合,解放思想,科学统筹,助跑摸高,争当排头,形成“五坚持、五强化”工作新格局。

    坚持高标站位,强化问题整改。始终坚持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作风扎实、勇于担当的干部队伍”,始终坚持“全面工作创一流,重点工作争先进”。成立由党组书记、院长任组长,各班子成员分工负责的能力作风建设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结合法院工作特点,拓展形成嫩江法院“1+10”能力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切实推动能力作风建设走深走实。活动开展以来,查摆突出问题140个,立行立改73个,长期坚持67个,受理并了结问题线索11个,化解信访积案32件。班子成员通过实地履职走、交叉联动走等方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走流程”24人次,撰写调研报告7份3.2万字,解决问题9个。

    坚持解放思想,强化表率引领。坚持把学习教育贯穿始终,开展“解放思想、振兴发展”等3次大研讨活动。通过思想解放“破冰”,推动工作格局由小向大,工作节奏由慢向快,工作态度由粗向细,工作方法由虚向实,工作导向由说向做,工作标准由低向高,力争全体干警实现“六个转变”。全国模范法官杨艳红被推荐参加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评选;民一庭庭长刘明顺被授予全省审判业务专家称号;民一庭副庭长祁彦钢被省法院评选为学习型法官;田波等5名法官荣登省法院办案质效优异法官喜报;法官孙晓伟的庭审活动获得全省法院优秀庭审三等奖;法官田波作为两级法院唯一代表,在全省法院机关能力作风建设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上,作经验介绍和表态发言。身边表率带动身边人,比学赶超渐然成风。

  坚持品牌效应,强化履职担当。把能力作风建设切实融入法院核心业务,倾力打造三个司法品牌。立足便民快捷,打造“驿法解纷”诉前调解室。实施一站式诉调对接多元解纷改革,人民调解室前置入驻法院,设立“驿法解纷”诉前调解室。调解员在退休法官中选聘,经费由财政保障,实行以案定补,2月份启动以来,6名调解员诉前调解案件256件,占同期立案民事案件15%。立足精准服务,打造“法润嫩江”四重奏计划。以“法优环境”为驱动,落实省、市委优化营商环境重大决策部署。为“百大项目”提供司法服务;为中小企业解决“急、难”问题;开展“四大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完善行政案件协调和解机制,寻求法治政府建设“最大公约数”。以“法兴乡村”为抓手,聚焦嫩江“农业现代化走在全省前列”目标,积极践行“法在村头、法在地头、法在炕头、法在心头”,最大化发挥人民法庭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作用,当好基层治理“店小二”。以“法建家园”为载体,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依法推进宜居家园、美丽嫩江建设。组建环境资源庭,将审判服务融入“四城联创”、生态环境保护;及时化解房地产交易和物业纠纷,做好小城镇建设“谐振器”。以“法育良俗”为指导,引领健康、和谐、诚信价值观。打造“线上线下”普法阵地,有效惩治拒执犯罪;开展妇女维权、未成年人保护、司法救助活动,培育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责任田”。立足优化高效,打造“五集六段三分流”执行机制。借鉴先进经验,挖掘工作机制潜力,改革团队设置,出台集约、分段、分流、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营四个管理办法,形成事务集约、分段执行、繁简分流的执行工作新模式。简案快执、繁案精执,执行期限比以往缩短30天,执结率提升15个百分点,一批难案、骨头案得以执结,“3+1”等核心指标均名列全市前茅。

    坚持司法改革,强化质效提升。实行诉前保全引导,立案窗口专卡专人提示。优化法官配置,组建民商事类案团队6个;加强速裁快审团队建设,实现以20%法官办理70%以上民商事案件,案件平均审理时长缩短至7.8天;成立执行裁决团队,实现执行裁决案件审理移转,解决员额法官不足问题;实施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管理改革,组建22人审判辅助事务中心,缓解案多人少压力。前瞻性进行核心指标干预,倒排工期、责任到人、采取“红绿灯”式指标管理,促进执法办案质效提升。

    坚持为民主旨,强化成果共享。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活动,为民办实事44件;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推行线上诉讼服务,确保审判工作平稳运行;成立党员先锋队,干警下沉一线1000余人次,全力完成防疫任务;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供上门立案和电话预约立案服务,为困难群众减、缓、免交诉讼费。通过公众开放日、新闻发布会、网上直播庭审、公开裁判文书、当事人评价多元化方式,广泛多元宣传法院工作,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