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公平正义温暖人心

发布时间:2025-04-15 10:50:54




个人简介:
杨艳红,女,汉族,黑龙江省嫩江市人,中共党员,现任黑龙江省嫩江市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多宝山人民法庭负责人、一级法官。她以对党的无限忠诚,对司法事业的无限热爱,扎根基层审判一线,一干就是24年,将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毫无保留地奉献在嫩江这片沃土之中,是新时代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基层普通党员杰出代表,先后荣获全国模范法官、全国优秀法官、全国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新时代政法英模”等荣誉称号。
自白内容:
我的父亲就是一名法官,从小看着父亲身披法袍,伸张正义,我便也憧憬着成为一名人民法官。
当我真正成为人民法官后,才懂得这枚小小法槌承载的民生万千。一名法官绝不仅仅是纠纷的裁判者,更要让老百姓感受到法治的温度——多问一句家长里短,就能摸清矛盾背后的隐痛;多走一步田间阡陌,方能丈量法律与民情的距离;多想一层冷暖炎凉,也许就温暖了一个家庭的离合悲欢,实现事心双解。我会坚持如初,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家的事,以头拱地的韧劲办好每一个小案,在基层沃土上书写更有温度、更有力量的法治答卷。
正文:
东北的冬夜呵气成霜,法院大楼檐角挂着的冰凌折射着路灯的微光。元宵节的月亮将清辉洒在积雪覆盖的台阶上,与办公楼里零星亮着的灯光遥相呼应。走廊尽头的办公室中,卷宗摞成的小山几乎淹没了办公桌,杨艳红揉了揉酸胀的太阳穴,在判决书最后一页落下坚定的句点。推开沉重的大门,寒风裹着雪粒迎面扑来。
“孩子,快趁热吃口吧!这是我自己包的汤圆。”刘大娘急切地拦住杨艳红,皴裂的手揭开保温桶,睫毛上还凝结着细小的冰晶。
“哎呀,大娘,这么冷的天,您怎么在这啊?快进来暖和暖和”杨艳红慌忙扶住老人冻得发颤的胳膊。
“孩子,要不是你,我那两个倔驴儿子都不认我啦!”刘大娘眼角的皱纹里蓄满泪光。
三个月前,耄耋之年的刘大娘已无生活来源,找到两个儿子要钱养老,没想到他们相互推诿,无奈老人告上法庭。
“孩子,我老了他们不管我了,养老钱你能不能做主啊?”
“大娘,放心吧,法院为您做主”。在刘大娘家里,杨艳红与老人唠起了家常,也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原来这几年,刘大娘一直把自己的口粮田交给小儿子耕种,大儿子不满,两兄弟产生嫌隙,谁也不肯赡养老人。
几十通电话联系,五次上门走访,杨艳红终于把三人一同约到了调解室。
“儿啊,两年了,咱们娘仨终于坐在一起啦!”书记员递纸巾的瞬间,杨艳红发现大儿子也已眼眶泛红。
“老大那年高烧,他爸不在家,我背着老大,拽着老二往医院跑……”听着风烛残年的老人在这间小小的调解室诉说着自己与儿子的点滴回忆,杨艳红也被这情绪感染,红了眼眶。
于是趁热打铁,她一边依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阐述赡养义务不因财产分配改变的法理,一面从血缘深情角度说明情理,并提出每季度轮流照顾老人并支付适当费用的调解方案。
听着杨艳红的讲述,两兄弟也从最初的剑拔弩张,渐渐地平和下来。
“杨法官,我知道错了,妈,小时候你背我看病,今天我背你回家!”早已红了眼眶的老大越发哽噎地说着,老人的赡养问题也终于解决。
“孩子,你快吃啊,还热乎呢!”汤圆的甜香在唇齿间化开,杨艳红望着老人被冻得通红却笑意盈盈的脸庞,忽然想起二十四年前那个冬日——刚穿上书记员制服的她,站在老法院斑驳的台阶上,望着身穿法袍的父亲。“记住,老百姓的案子可不是小事啊。”父亲的话伴着哈气凝成白雾,至今仍在耳畔回响。
远处传来零星的爆竹声,元宵夜的万家灯火次第亮起。二十四载寒来暑往,那些在田间地头丈量的脚印、在调解室里熬红的双眼、在判决书中斟酌的字句,此刻都化作保温桶里腾腾的热气,暖透了东北漫长的冬夜,也更坚定了杨艳红守护公平正义的初心。
对党忠诚,做“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的践行者
“闫院长,乳业那个案子办得可太漂亮了,我刚从他们公司走访回来,他们都说这次多亏了嫩江法院呀!”这天嫩江法院院长接到了嫩江市委书记打来的电话。
刚挂断电话,手机上又弹出了一条消息:“闫院长,这次幸好有嫩江法院帮我们挽回损失,杨艳红真的是为民办事的好法官,嫩江的营商环境就是好,我一定安心在嫩江投资兴业,多做贡献。”
2023年5月,嫩江法院受理了备受当地政府和企业关注的某知名乳业公司诉许某夫妇损害公司利益案。
“敢判我输就去北京闹!”许某夫妇无故拖延诉讼,多次无理举报,给原办案法官带来极大困扰。
面对这样的“烫手山芋”,作为专职审委的杨艳红主动走进院长办公室表示愿意承接此案。
为更细致地了解案情,杨艳红与办案团队立即奔赴三千余公里外的广东汕头调查取证。
“这家公司售卖了不少乳业的产品,进货产品的收货人几乎都是许某,但这公司账户却一分钱都没有。”
“这个公司的法人是许先生的妻子,这另一个公司法人是他的女儿,这里还有许多女儿给他的大额转账记录。”
32页银行流水、1000余条转账记录、成摞的进货单和销售记录,在办案团队面前堆积如山,越来越多的谜团让案件变得扑朔迷离。
3个月的时间抽丝剥茧,锁定证据,杨艳红发现许某作为两家公司的实际操纵者,竟通过出售股权、转移债权给女儿公司等方式,逃避债务,并核算出两家公司实际入账款与公司销售额竟然存在1800余万元的巨大差额,终于证实许某夫妇在利用公司的独立法人地位恶意逃避债务,损害乳业公司的利益。
“判决被告许某夫妇对该独立法人公司800余万元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法槌落下的瞬间,旁听席响起了一阵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庭审后,乳业公司代表拉着杨艳红不停地表示感谢。
“你们是嫩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本就是我们法官的职责,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杨艳红说道。
“一方审判台,法槌重千钧”。已经坚守审判一线13年的杨艳红,审结民商事案件4000余件,当事人却无一信访。在这条充满挑战的司法道路上,她始终以公正无私的裁决回应着党和人民的期盼。
担当作为,做“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开拓者
“杨专委,你让我发出的那份安全生产的司法建议,不仅遏制了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次还被评为了全省十佳司法建议!”时任多宝山法庭庭长的李爱忠挥着红头文件冲进办公室笑着说道。
杨艳红接过文件顺手打开了案件管理系统,看见建筑行业工伤案件较上一年度呈现同比下降的趋势,笑着答道:“司法建议开良方,审理一案,治理一片啊!”
司法工作不应局限于事后的纠纷解决,更应注重事前的风险防范和引导,但如何才能精准地为企业提供司法服务?刚从企业调研出来的杨艳红又陷入了沉思。
“杨姐,先吃口饭吧。”同事的招呼声打断了她的思路。面馆蒸腾的热气中,杨艳红的目光停在了菜单栏的“特色拌面”上突然拍案道:“咱们也给企业做份‘特色的法治菜单’!”
翌日清晨,法院会议室的电脑屏幕上已写满企业代表的“点单”:电子合同怎么防篡改、客户索赔标准总扯皮、竞业限制协议留不住技术员……800余份调查问卷杨艳红一条条翻阅,不断记录下高频词汇。
一周后,这间会议室俨然化身为法治“中央厨房”,经过严谨细致的推敲,杨艳红最终结合北大荒精神、嫩江驿站文化和县域经济发展特点,依托嫩江法院“驿法红帆”党建品牌,与团队共同创新打造“驿法融商”工作品牌,制定出20条“助企服务菜单”。
之后杨艳红又带领团队陆续组建“金融纠纷调解室”和“破产衍生诉讼调解室”,这些举措让287件涉企纠纷在诉前便化解于无形。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在民二庭工作的三年时间,她带领团队审理涉企案件2882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5.2亿元。这一桩桩饱含心血办理的涉企案件,一项项稳扎稳打推进的工作,不仅是她职业生涯中的坚实足迹,更是她服务大局的生动注脚。
以案释法,做传统法律文化、时代法治精神的传播者
“多动脑、多跑腿,要记住我们办的每一个案件都饱含群众的期待,关乎人民法院和法官的形象,来不得半点马虎。”正在分享自己办案经验的杨艳红被急促的呼喊声打断了。“杨姐,那个‘双名案’的当事人又来了,我们不知道怎么办,你快来看看吧。”
当事人攥着借条的手臂青筋暴起,“这就是欠我钱的人,他就是有两个名,10000块钱也是我的血汗钱,不帮我要回来,我就告你们!”杨艳红接过泛黄的借条,借款人签名处模糊地写着——“李景春”(化名)与起诉状的“李晓君”(化名)完全不同的名字让案件陷入僵局。
次日的积雪没过了脚踝,警车在村道上轧出两道泥泞的轨迹。“这人确实是我们村的,可搬走二十多年了。”老支书抖落户籍册上的灰尘,发黄的纸页间“李景春”的名字赫然在列。杨艳红裹紧羽绒服,踩着嘎吱作响的积雪继续挨户询问,腰疾发作时便扶着冰凉的砖墙稍歇。最终在邻县找到了被告父亲,老人颤巍巍掏出注销户口的证明:“我儿子是有两个名,你借条上签的那个早都注销了。”
庭审结束时,年轻助理望着调解书上的红指印感叹:“要不是这趟雪地调查,真解不开名字这个死结,看来办案还是得走到老百姓中间去呀!”
“小案不小办,小事暖民心”。近三年,杨艳红审理的案件调撤率达71.5%,在她“求极致”精神的感染下,法官们昂扬向上、奋发有为。她所在的民事团队共审理案件11541件,上诉率降低11.22个百分点,审限内结案率提升4.66个百分点,案件平均办理天数减少1.72天,真正把“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付诸生动实践。
清正廉洁,做恪守司法良知、严守纪法规矩的尊崇者
“法官是正义的哨兵,尊严不容侵犯,公正裁判容不得‘一分’交易。干干净净做人,清清白白办案。”杨艳红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2021年腊月,寒风裹挟着细雪,二十几个裹着褪色棉衣的身影蜷缩在法院石狮子旁。领头的张大哥攥着皱巴巴的工资条,指节冻得紫红:“杨法官,90多万呐……我们都指着这钱回家过年呐!”
“农民工的血汗钱耽误不得!”杨艳红暗下决心,“一定让他们过个好年。”
第四轮调解僵持至深夜。王某跷着二郎腿斜倚座椅“要钱没有,要命一条。”案件又一次陷入僵局。
这天,加班回家的杨艳红正摸黑掏钥匙时,王某突然从楼道闪出“杨法官,听说你母亲病了,这钱拿去给老人家补补身子。”
“有这钱不如给农民工!”杨艳红顺手将纸袋扔出,开门进屋。王某大声喊道:“别不识抬举,你女儿在外地上学挺好的吧?”
杨艳红裹着毛毯蜷在客厅沙发上,女儿是她的心肝宝贝,这一刻她害怕了,可抬头看见父亲身穿法袍的照片,她坚定地说“我要是怕这个,就不配当一名法官!”
于是她拨通女儿的电话,嘱咐她近期要小心一些。懂事的女儿说:“妈妈,如果你都退缩了,那些叔叔谁来保护呢!他们的女儿又有谁来守护呢!”
腊月廿三的调解室里,王某盯着杨艳红推来的账目汇总表、房产证明以及纳入失信名单的预通知,一时慌了神。几番考量,终于同意一次性拿出45万元让农民工安心回家过年,其余分期给付。
一上午的时间农民工案件终于告一段落,忙了一天的杨艳红也决定放松一下和母亲庆祝小年夜。
推开法院大门,杨艳红回忆说那一幕永生难忘——农民工大哥大包小裹地拥了上来,“杨法官,我们感谢你啊,你是个好人啊,你是好法官!”工头张大哥突然摘下帽子,花白鬓角蒸腾的热气在空气里凝成白雾,众人齐刷刷地弯下了腰……
她深知,这一躬不仅是对她个人的感谢,更是对法律公正的信任与期盼。
“铁面柔情担道义,公正廉洁守初心”。杨艳红与家人、亲朋好友约定“三不”:不见请托人、不收他人礼、不提办案事。多年来,她承办的案件无一起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无一起案件、一个司法行为、一句话语被举报投诉,展现了新时代人民法官公正司法、为民司法、廉洁司法的职业操守,成为新时代政法英模、全国法院妇女岗位建功的一面旗帜。
“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法官,我的初心就是让公平正义看得见、摸得着、暖人心。”杨艳红微笑着对记者说道。
一轮明月又升上了夜空,好似那天的白玉汤圆,照亮了杨艳红胸前那枚微微泛旧的法徽,也照亮了那条被司法温度焐热的归家路。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