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在嫩江法院法官的精心调解下得以圆满解决,不仅化解了邻里之间的矛盾,更彰显了司法调解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独特魅力与重要作用,为类似民事纠纷的解决提供了宝贵经验。
案情回顾
原告董某与被告谷某是同村邻居。董某声称,谷某分别于2014年12月31日、2015年5月3日、2016年1月26日,分三次向其借款共计2.5万元,并出具了三张借据。然而,谷某却辩称这些款项是其在某合作社担任司机期间,因出差需要而从合作社暂借的,与董某个人无关。双方各执一词,董某多次索要借款未果后,将谷某诉至嫩江法院,要求其偿还借款并承担诉讼费用,一时间,邻里关系陷入紧张。
案件审理过程中,承办法官没有简单地就案办案,而是深入探究双方的争议焦点和实际情况。考虑到双方是同村村民且平日关系尚好,便决定以调解的方式化解纠纷,力求实现案结事了。
法官首先向双方详细阐述了调解的优势,如节省诉讼时间和成本、维护友好关系等,为调解工作奠定良好基础。随后,分别倾听双方意见,耐心沟通协调,指出双方证据的利弊以及诉讼可能带来的风险。在法官的引导下,双方逐渐放下对立情绪,最终达成调解协议:谷某同意在一定期限内偿还董某部分借款,董某则同意撤诉并承诺不再就此事提起诉讼,双方签署调解协议并提交撤诉申请,法院依法裁定准许董某撤回起诉,这起借贷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本案的成功调解,充分展现了法官在民事纠纷解决中的关键作用。法官凭借专业素养和耐心细致的沟通,不仅化解了矛盾,更维护了邻里和谐,让司法的温度在基层得以传递。
法官说法
在民间借贷行为发生时,务必明确借款主体,规范借款手续,妥善保存证据,避免因证据不足陷入诉讼困境。此外,调解在解决民事纠纷中的优势凸显,相较于诉讼,它更加灵活、高效、和谐,能更好地满足当事人诉求,应被更多地运用和推广。